栽培知识 分类
“云上直播”展示保护性耕作实施成效 凝聚力量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发布日期:2024-08-08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动员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10月15日,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在五常市举办了“黑龙江省2022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田间博览线上培训活动”。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的前提下实施免(少)耕播种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活动围绕我省玉米保护性耕作主推技术模式进行现场演示,并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官方抖音、视频账号进行全程同步直播。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李连瑞、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推广处副处长林立线上参加活动并讲话。

  现场会上,五常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申洁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五常市农机化发展及保护性耕作推广取得的成就,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完善各项农机服务工作,扎实做好秋收整地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五常市丽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立国从自身实践出发,从技术模式、长势产量、节本增效、耕地质量保护、培肥地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开展保护性耕作取得的成效。据他介绍,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节省了3-4道作业程序,作物又能增产,亩均节本增收达80元。省保护性耕作专家组副组长、省农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陈实,在保护性耕作机具演示现场,实地讲解了我省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模式、秸秆覆盖还田条带少耕播种模式、秸秆归行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模式及秸秆浅耙碎混免耕模式等4项我省玉米保护性耕作主推技术模式。通过专家的现场演示讲解,大家直观地体验了保护性耕作从秋收、春播到田间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

  李连瑞一级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举办这次全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田间博览线上培训活动,十分有意义。各地要因地制宜,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结合秋收、抢先抓早,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好、宣传好。通过持续努力,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我省适宜区域农业主流耕作技术,使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强。

  林立副处长在讲话中强调,国家高度重视对东北黑土地的保护,黑土地对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扎实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做出农机化的贡献。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黑土地面积大、质量优、产能高,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决扛起保护黑土地的政治责任,探索建立了以“一翻两免”为核心技术的保护和恢复耕层土壤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并通过科学制定方案、确定主推模式、专家技术指导、强化装备支撑、广泛开展宣传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质扩面,恢复提升黑土地地力,促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3.4万台(套),2020年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累计超过6400万亩。

  从实践看,保护性耕作技术尤其在我省西部干旱、半干旱、盐碱、风沙地区是一项成熟的、有效的抗旱保苗、培肥地力的耕作措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一是加强了黑土地保护。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建立土壤水库。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一翻两免”模式三年平均测算,保护性耕作平均每年每亩节本增效至少50元。三是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据布点测试显示,保护性耕作可使农田扬尘降低60%以上。农作物秸秆、根茬还田分解后,可使大量碳元素以固态形式留在土壤中,减少了由于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烟尘污染。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绿色农庄提供